探索

人類第一次核試驗留下新發現:不可能晶體成真了

1945年7月16日,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實驗基地(三一點)爆炸。

本周,此次核爆留下的神秘物質登上了美國權威期刊《國家科學院院刊》,即所謂「准晶體」。

和普通晶體不同,准晶體的原子結構仍高度有序但不會重複,它於上世紀80年代由Daniel Shechtman發現。更特別的地方在於,准晶體遵循五次旋轉對稱,也就是說如果它旋轉360度,它在五個方向上看起來都是一樣的。 Shechtman最終因這一發現取得了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人類第一次核試驗留下新發現:不可能晶體成真了
圖片來源:Luca Bindi,Paul J.Steinhardt

2011年,科學家們在隕石碎片中發現了准晶體。自那之後,科學家苦苦尋找其它高能過程是否也會製造出准晶體。

新鑒定的准晶體是在從爆心提取的紅色三輝石樣品中發現的,其由硅、銅、鈣和鐵組成。其中,硅來自於沙漠中的沙子,它在爆炸過程中迅速轉化為玻璃,而高含量的銅似乎來自於用於進行測試線纜。

人類第一次核試驗留下新發現:不可能晶體成真了

Steinhardt認為,准晶體可用於核鑒定科學,因為它們可以揭示核試驗地點。准晶體也可能在其他惡劣條件產生的物質中形成,比如閃電擊中岩石、沙子或其他沉積物時產生的閃電石。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