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腰突症的正確「打開」方式——推回去?自溶?理筋?正骨?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腰椎間盤退變,髓核從損傷的纖維環處膨出或突出,突出部分與變性的纖維環壓迫、刺激腰脊神經根、馬尾神經,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有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等症狀的一種疾患。推拿治療幾乎是每個腰突症患者會考慮的療法,但是其中的誤解和疑惑很多。

很多患者相信突出的椎間盤能被「推回去」,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可以採用推拿治療,然而絕大部分突出的椎間盤是無法被推回去的。

我們知道椎間盤組織如同我們常見的「三明治」,它是由上下軟骨板、髓核、纖維環三部分組成的。纖維環附著在終板上包繞髓核,正常人的纖維環堅固有力,限制髓核在纖維環的範圍內活動。椎間盤突出發生,就是指後方纖維環逐漸受到破壞,變得薄弱或者斷裂,從而髓核向後突出或者脫出,壓迫腰部的脊神經根或脊髓,對於這種腰椎間盤突出,很難再讓它回到原來的位置,也就是說推拿治療是無法將突出的椎間盤「推回去」的。

但也有臨床病例報導,極少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保守治療若干年後,出現椎間盤「自溶」現象,脫出的髓核組織會自行消失。總之,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還是應該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診療,千萬不要相信腰椎間盤突出是那麼簡單,可以「推回去」的。

正骨手法治療、坐姿旋轉復位手法治療等,和推拿是一回事嗎?治腰突症有特效嗎?

推拿是中醫學的一門外治法,主要包括手法治療和功法訓練。手法治療,是指術者用手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或藉助一定的器具,在受術者體表的特定部位上作規範性的動作進行操作,用以防病治病;功法訓練,則是由術者選擇針對性的功法指導和幫助受術者進行運動訓練,不僅可以鞏固和延伸手法的治療效果,而且直接產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正骨手法、坐姿旋轉復位手法等皆屬於推拿手法中的運動關節類手法,在醫生進行整復手法操作時,患者常會聽到「喀」的一聲,但這並不是椎間盤被推回去發出的聲響。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絕大部分的椎間盤突出是無法被「推回去」的。那麼,這「喀」的一聲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正常情況下關節腔內保持負壓,豐富的滑膜皺襞會在局部形成小的空腔,當關節活動時,關節囊伸縮,某些負壓空腔會消失,從而發出「喀」的彈響聲。而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理主要是通過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物與相鄰神經根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使神經根受刺激產生的症狀減緩或消失。

既然椎間盤「推」不回去,那麼推拿或正骨是怎麼治療腰突症的?

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並促進損傷組織修復,促使神經根與周圍軟組織水腫的吸收,消除無菌性炎症,緩解肌肉緊張,調整腰椎小關節紊亂,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位置,減輕其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進而緩解腰突症患者的疼痛等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學「筋骨失衡」理論認為經筋與骨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脊柱退化性疾病的發生是「筋出槽」和「骨錯縫」共同作用的結果。我院提出「筋骨失衡,以筋為先」學術思想,著眼於通過推拿手法重建脊柱動靜力平衡系統,恢復脊柱的生物力學平衡。以筋為先,也就是以肌腱、筋膜等部分的治療為主,通過推拿手法恢復一部分力學結構,重建力學平衡,解決了腰突症保守治療中手法安全、有效調整脊柱關節功能障礙的難題,奠定了手法治療學在國內的領先地位。

推拿治療脊柱病的手法主要分為理筋手法和調整手法兩種,不僅重視患者「骨」的治療,也強調「筋」的治療,遵循「筋骨整體觀」的治療原則,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基本操作由腰部松解手法、腰椎整復手法和腰部理筋手法三部分組成。

腰突症患者如果考慮接受推拿治療,需要注意什麼?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接受推拿治療時,一般多採用俯臥位,首先應將身體調整至舒適的體位,使身體特別是腰部與下肢儘量放鬆,配合醫者推拿手法治療,呼吸要自然,不要屏氣。在醫生進行各種推拿調整類手法時,儘量放鬆腰部肌肉,不要與之對抗。在推拿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症情的反覆,若腰部或下肢有不適症狀要即時向醫生反映。同時,還應注意腰部疼痛或者下肢麻木等症狀治療前後的對比,向醫生作出回應以利於治療。

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可以採用推拿治療,可一旦出現以下情況,須接受手術治療:1)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保守治療3月無效;2)腰椎間盤突出巨大,占椎管面積1/2以上,兼有明顯椎管狹窄;3)出現馬尾神經綜合徵,即臀部後方外觀麻木,感覺減退,肌力減弱,或大小便功能障礙(便秘或失禁)。

患者平時要注意什麼,才能保持最佳療效?

推拿治療結束後,患者宜臥硬板床休息,睡床要軟硬適中,睡床不宜過硬或過軟,避免搬重物、坐小板凳、軟沙發等;坐姿要端正,避免蹺二郎腿、「葛優躺」等。久坐久站之後,注意適當的活動和休息,由於工作需要必須長時間久坐,可以在後背墊一個腰枕,減輕腰部疲勞。

同時,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緩解期,增加腰椎穩定性的鍛鍊也尤為重要,推薦游泳。游泳運動屬於全身性有氧運動,對全身肌肉有鍛鍊作用,提高整個脊柱的穩定性。建議1次運動控制在1小時內,不少於30分鐘,運動強度應該以渾身發熱、出汗但不大汗淋漓為宜。運動後脈搏應控制在(220—實際年齡)*(65%~85%)以內,這樣才能保證安全、有效。也可進行三點支撐、五點支撐、小燕飛式等鍛鍊。

Back to top button